(通讯员 吴芳)难得假期能静下心来看看书,今日读到几则古代官员讲原则、讲规矩的事例,受益非浅。其实自古至今,能名垂青史的官员,不仅仅是位高权重的人,而是德才兼备,人品可嘉的人。
提起郑板桥,广为人知的是他那句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难就难在大是大非上面不糊涂。郑板桥担任县令期间,正逢大饥荒。他怜惜百姓疾苦,开仓放粮救活了数万灾民。自己却因此被罢官还乡,以卖画为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板桥以百姓的生死为重,看轻个人利益,守住了做人做事的底线,才被后世所称颂。 一个人只有在重要的事上不犯糊涂,才能事有所成。然而却总有人曲解“难得糊涂”,把意气用事当成做事准则。结果往往是一错再错,损失惨重。人的一生会做很多事,最基本的是要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原则。小事出错还有弥补的机会,大事不守原则,在工作中犯错就只能悔恨自责。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自题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大事不糊涂,需有成熟的心智,能明辨是非,从不意气用事。能够着眼全局,不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国学大师梁漱溟说:“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
《笑林广记》中记载,汉朝时有个叫鲍坚的人,他第一次去拜见司徒崔烈,怕有失礼节礼,向先到的人请教。那个人说“随典仪口倡”,意思是典礼官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可鲍坚误会了,以为要他跟着典礼官说。拜见的时候,典礼官说什么,他都重复一遍,人云亦云授人笑柄。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可人云亦云,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可因为别人的话语和其它地方的经验照搬照抄,照猫画虎,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因为作为党员干部做的事,很多都是关乎老百姓利益的事,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好原则,有自己办事的底线,牢记党规党纪,常学习,常反思,常自省,遇到大事才能不糊涂,时刻谨记实事求是原则,将讲规矩,讲原则,讲纪律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