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慰问季。给困难党员群众送去慰问金、慰问品,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过一个安心年,是一件民生实事。心到了,情到了,困难群众欢喜,党员干部开心,皆大欢喜。然而,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高举 “形式主义”的大旗,为群众所诟病。
冷暖最能代表民意,反映民生。真正的慰问就是放下架子,走到群众中间,体会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摸一摸群众的衣被,嘘寒问暖。尝一尝群众的饭菜,问酸甜苦辣。看一看群众的收成,问家底怎样。群众的冷暖是政府工作的试金石,掌握了群众的冷暖,就掌握了实情,掌握了群众的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工作做得虚与实、好与坏,群众心里有杆秤。问一问政府的政策措施哪些兑现了,哪些没兑现。问一问政府办事效率高不高,服务态度好不好,哪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如此问到实处、问得真切、问在关键,才能问出真东西、交到真心朋友。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工作的风向标。问一问改革政策给群众带来了什么实惠,问一问对即将出台的改革措施,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是生活的主人,得失甘苦感受最深刻。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体会最清楚。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策得失反映最真实。如果不闻不问、闭门造车,所想就往往非民所想,所干也就往往非民所盼。
慰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桶油、一袋米、一堆官话套话,走走形式,而要倾听困难家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他们摆脱困境出谋划策,早日过上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