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反腐败专题片《零容忍》揭露的种种乱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背道而驰,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辕北辙,成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肠梗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本应服务为民、扶弱济善的民政干部,囿于内心私欲,要挟点“打点费”失联,是可忍孰不可忍;便民利民的房管局干部,“八小时以外”沉溺赌博,贪图享乐,被欲望迷了心窍,枉顾了党纪国法,最终锒铛入狱......萦绕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切不可以恶小而轻之忽之,要敢于迈开步子、干出样子,持续扎实开展有效整治。这既是民意所盼、民心所向,也是现实之需、时代之要。小小的权力迷失了初心,泯灭了良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究其原因,还是宗旨意识“失守”,理想信念“走偏”,群众观念“淡薄”所致,漠视群众利益,缺乏群众感情,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使命和初心。无论何种岗位的党员干部,一头连着党政惠民“好政策”,一头连着普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救命钱”“希望钱”成为弱势群体遭遇生活困难后的“临时救济”。倘若,公仆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人民,必然会作出与岗位职责相悖的举动。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是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现实之需,务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工作方法,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设身处地解决群众“烦心事、闹心事、忧心事”,躬耕自省体恤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让党的好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群众感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