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这次所谓的旅行的,他说有个了不起的学校,至于它是怎么了不起却闭口不谈。
那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午后,阳光像个温情的女子高昂着头,缥缈的纱裙上那美丽的流苏,无限温柔地拂过重叠的山峦,发出金子似的五彩光芒。
对我们来说,樱桃开出第一朵花后,春天才开始;随后的李子、桃子、杏子更是层出不穷。花香鼓动着我们朝不同的方向赴去,仿佛奔向成熟的果实。在这样的季节出行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顺任河一路向下,倾斜的阳光照耀着河面,波光粼粼,鸟儿们大着胆子从一个石头跃上另一个石头,它们摇头晃脑喋喋不休地彼此致意,然后结伴蹿入茂密的树林。沿途铺天盖地的油菜花明亮亮的开在视野里,沉郁的花香中小蜜蜂忙个不停。花田上方,高速桥微微颤抖,汽车喇叭声从几十米高空清晰地传入耳膜,阳光不够强烈,空气微凉,我们在拂面的清风中向前奔跑,跟飞一样;这样经过了高滩、权河,一路风尘仆仆。
芭蕉小学建在一条窄而瘦的小溪边,大门、住宿楼和教学楼分别坐落在小溪左右两岸,一座厚重结实的水泥桥很好地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站在桥上,你没法觉得它是桥,它只是一条通道,因为它稳固得如同自然生长的岩石,堆砌半人高的栏杆被抹得密封不透,深色花纹瓷砖上,凸出的漂亮纹路水波般漾开,溪水在深深的沟底静静流淌。来到这里首先入目的是“朝阳”“晨曦”两栋三层楼房,呈丁字形耸立在操场边的高地上,两栋楼之间的开阔地边缘,一个六角形的亭子轮廓从栏杆边冒出来,亭子的古朴与大楼的时尚显得格格不入,我毫不怀疑它的突兀和神秘,这使我很兴奋,毕竟意外总使人惊喜!
它们身后是一座形似金字塔的巍峨大山,更远处的高天清澈透明得如一张吹弹即破的淡蓝色鲜纸,在这样的背景下,静谧的校园好像印在纸上的图画,清新、优美,在寂静的空气里,这华美的图画散发出一种淡漠。我穿过桥来到小溪右岸,操场上空无一人,这里是整个学校的核心,我的视线越过宽阔整洁的操场直抵正面墙壁,那上面排列的褐色图版吸引着我,我向它们走去,充满着好奇与欣喜,这里显然与别的学校有所不同——“传承红色文化,永远跟党走”的字样在红色旗帜下方璀璨生辉。革命历史时期的进步思想和现代文明教学在这里同时呈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谁都没法忽视它们,无论是初到的路人,还是长住的师生。从芭蕉口老街原貌到中共安康地委机关历史沿革,一幅图一幅图的浏览下去,我清楚地看到,大山脚下的任河边,当年那个毫不起眼的小学校是如何点燃第一把革命火种的,这些颇为陈旧的图画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1939年秋,地委委员刘文彬、刘华来到芭蕉口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很快团结并发展了进步教师吴仲壁、校工罗鸿忠、学生胡琛、炊事员陈茂富入党,建立紫阳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形势异常恶劣的情况下,大家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他们为正在饱受苦难的乡亲而战、为正在流血的祖国而战,成功地瓦解了侵略者的一次又一次阴谋。
1940年2月,安康地委在原芭蕉口小学成立,后被水淹改迁现址,共产主义在此扎根。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历史,看完这些令人景仰的图片,辽阔的天际正悠闲地飘过一大团絮状的白云,它沿着群山之巅滑行,逐渐扩散,逐渐淡去。
我选择右边的台阶一路向上,抬眼望去,亭子建在台阶尽头,这种承袭古代园林建筑风格的亭子,毫无例外地使用了复古的色彩,门廊横额上“芭蕉亭”三个字在阴影中向我微笑,下面竖着一块石碑。这时,阳光早已陷入山头另一边,石碑在亭子的阴影下静静矗立着,我拖着腿一步步向它靠近,“芭蕉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碑记。大家都躬身看上面的记载,石碑立于1998年12月18日,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安康地委成立始末,红色五角星端坐在白色拱顶正中俯视着石碑。它详尽地告诉我,1940年5月13日国民党紫阳县长陈伟器带保安队到校抓捕党员和进步学生,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芭蕉口事件”。转移途中,刘文彬、刘华负伤。肃穆的空气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看见同伴抻长衣袖小心翼翼地擦拭上面的灰尘。
与芭蕉亭相对依山而立的,是三个振臂高呼的热血青年的塑像,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只见他们微笑着注视前方,目光坚定。这里同样寂无人迹,四顾悄然,空气突然变得浓厚,有种压抑的类似沉重的东西在我们四周、在角落深处出现,这种感觉带着鲜明的谦卑和敬仰在身体里缓缓萌动,谁都没有说话,生怕打扰了它们似的。
雕塑旁边是史料陈列室,离开芭蕉亭穿过小小的庭院进人室内,我们置身在一个大约二十平方的方形室内,墙壁呈淡黄色,灯光柔和地从四面泄下来,迎面墙壁是红色遗址,记录着抗战时期的紫阳各个根据地,侧壁是刘华、罗鸿忠等共产党人生平介绍,与他们相邻的角落是两个玻璃柜,在玻璃柜里有象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党旗、有铿锵有力的抗日三字经、有刘华的身份证件、有充满青春气息的黑白照片、有带着辽远信息的老报纸,有巴掌大小的绿皮笔记本......它们追随阳光一路跋涉到这里,现在安静地躺在玻璃柜中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已经酣睡很久的样子。我们头顶是一个巨大的党徽嵌镶在圆形天花板上,灯光下,灼灼生辉。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来这里走一走,来到他们之间,静静地站在他们面前,与他们对话,与未知的自己对话。从贫穷到富有,从理想到现实,从伟大的事迹到伟大的业绩,让思想来承载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