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康市紫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净心去缚

阅读次数: 作者: 彭召伍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25
[字体:  ]

常人能做到时常净身,却做不到时常净心,其原因是看得到与难发现。通常情况下,身体上的污渍很显眼,有碍观瞻而被人重视,会主动去除。而心中之垢藏于人心,化于无形,即使损身害命也易被忽视,故而积存人们心间。有一禅理叫“六根未尽”,讲的是一绳未断,俗尘难了,最终难成正果。把禅理译用到民间,名利、得失就是缚心之绳,人心之垢就是难了的凡尘。

明代戏曲家高濂在《洗心说》中说:“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对于声色富贵、名利得失,关键在于是否看得透、识得破。看不透,就会茫然无措,心中的杂念就会存积如堆,从而为自己戴上了精神“枷锁”,在人生的路上只能是“负重”前行。识不破,则是那缚心绳,炽火焰。看透了,识破了,名如好听之歌,听过便无;利如昨日之食,食过不见;富如灯中之油,燃尽便灭;贵如橘洲之舞,曲终人散;色如怒放之花,开过便败。

古往今来,受人敬仰的仁人君子、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们淡泊之守的境界,何曾不是从浓艳场中试出?镇定自若的操行,难道不是那纷纭境上炼成?那声色富贵的浓艳地,峰壑变幻的纷纭界,冰火两重的名利场,也是对仁人君子、叱咤英雄的考验。他们同样是凡人,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欢离合,可是他们对人生的真谛参得透、识得破,视操守为信念。在功名利禄、声色富贵面前,净心沉稳,毅然斩断缚心绳,决然踢翻炼心炉,一往直前,才造就了令人敬佩的丰功伟业,成为世代的楷模。

净心去缚、修身立德是仁人君子的追求。其实质就是不丧己于物,不失性于俗,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仁人君子以此为己任,则必须净心。净心实则是医心,自古以来,医家常讲:“医身易,医心难。”缚心之患,旁人尽不到意,也效不到力。须是自克自治,自复其元。依荀子之法:“狭隘偏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弩散,则却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来醒心明目。”醒心明目,才能有“荣辱立,然后堵所病;货财聚,然后堵所争”的慧眼,及“声色富贵乃身外之物,皆非性命,以利轻亡其身,则遗憾终身”的睿智。

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难以预料和防备,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抵御诱惑,不心生邪念,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再难的坎也能迈过。佛家说:一叶一菩提,农夫讲:一花一世界。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没有人在生命的所有季节里不受到一丝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的侵袭。只是在相同的景况下,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成败。用良好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就是调整自己,尽管改变不了现实,起码能改变自己,使自己少一些心浮气躁。精神和气魄是真正的胜利,信念才是人生的太阳。面对物质利益的悬殊,更要有一种洪应明先生的心态:“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厄我以遇,吾亨无德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有了这种境界,那些声色犬马的诱惑,将难以迷惑双眼;摧心摇魂的困苦将难以动摇心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正己方能正人
下一条: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