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部党史,百年励志,千年信仰,波澜壮阔,内涵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100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其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和精神价值,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学习党史,必须筑牢核心引领、宗旨服务、以民为本三大信念。
筑牢核心引领信念。我们的共产党历来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抓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凝聚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尤其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
筑牢宗旨服务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也是贯穿党史教育的一条红线。党员干部要以持之以恒之心,担当尽职、埋头苦干、干净作为、不谋私利、廉洁自律。以“勤”字为先 ,把“勤为民”作为开展党史教育的“牵引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广泛形成爱下基层、扎根基层的良好氛围。以“惠”字当头,要把“惠民生”作为开展党史教育的“指南针”,通过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才能真正让群众说好。以“新”字为要,全力创新工作模式,把“新思路”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风向标”,坚持本着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贴心服务的原则,理性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并使之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关注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以“廉”字为本,把“廉政风”作为开展党史教育的“驱动器”。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使命,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俭俭朴朴地生活,清清白白地做官,堂堂正正地做人,带头讲正气、行正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赢得群众的信赖与尊重,让各项工作特色亮点纷呈。
筑牢以民为本信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少的这份民本思维,也是党史教育中要求深悟、深懂的道理。党员干部必须筑牢以民为本信念。百姓的事无小事,群众的一针一线都要守护好,百姓宁,国家安,百姓富,国家强,要顺民意践民事,“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现全民富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这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紧迫任务,任重道远。关键时期,需要大批的党员干部承前启后开拓进取,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切入点,有点有实地开启新局面。执政为民,古代能做到的,今天的共产党员干部更能够做到。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在各自的岗位始终如一为民爱民,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做细民生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的信任,才能担负更大的重任,创造更大的价值。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学党史,筑信念,启新篇,既是历史的重任,也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担当使命的根本所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需要奋力前行,开启新的工作局面,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才能续写新的篇章。